战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战线动态

以生命守护生命——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系统战疫纪实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浏览:453    分享:

以生命守护生命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系统战疫纪实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战疫中的高校担当

编者按

新冠肺炎来袭,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星夜驰援,打响了湖北保卫战。

在这些医疗队伍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高校附属医院。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最短时间内集结最优秀的医生和护理人员赶赴湖北抗击疫情,其间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本报今日起推出“战疫中的高校担当”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png

华中科大附属协和医院科室支部书记们出征前誓师。

华中科技大学 供图

战疫数说 

华中科技大学:

投入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10家医院

投入8900张床位,占武汉市开放床位总数的近40%

管理方舱医院约6000张病床

投入3.3万名医护人员

“吃了你的喜糖,却没能参加你的婚礼。”“还记得你转到金银潭医院的那天,是那么阳光。”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江南医院的五楼会议室,被临时布置成追思厅。为婚礼准备的照片,如今被作为遗像。几个普通的记录本,写满人们的追思,纪念牺牲在抗疫一线的29岁医生彭银华。

这是一群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中国人!

在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他们,用血肉筑起生命防线!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武汉打响。

带头深入一线的陈孝平院士、感染后治愈即返岗的钟强教授、“最美面罩姐姐”喻银燕护士……来自华中科大附属医院系统的专家、学者、医护人员,或进行科研攻关,或组建医疗队,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奋力将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投入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10家医院,投入8900张床位,占武汉市开放床位总数的近40%;管理方舱医院约6000张病床;投入3.3万名医护人员,而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是4万余名……作为全国投入床位和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白衣为袍,争相递交请战书——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党旗是战旗,白衣为战袍,抗击新冠肺炎是我们的战场!”“我是党员,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1月2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发热门诊的承诺书上,百名党员主动请缨成立临时党支部,“我报名”“我参加”“我请战”……第一支队伍迅速集结。

“我也害怕,我也很累,但怎么办呢?路都得走下去,医院里有我的战友,那里是我的战场,回去才是我们医生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很早就申请了休假,临近登机时得知两个同事生病,果断退掉了机票。

或为理想,或为信仰,或为承诺,或为良心,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怀着执着的信念,在抗击疫情中逆行、奉献、磨砺、成长。在他们之中,有临时取消婚礼,甘当“落跑新娘”的护士;有在非典那年成为医学生,立志成为“白衣天使”的青年才俊;有曾经抗击非典,如今又主动请缨的“老战士”……

“我是一名医生,我要回去上班。”在上海进修的华中科大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生朱彬,眼看着疫情形势愈发凶险,毅然决定“千里走单骑”,从上海出发辗转到达长沙,再经过4个多小时,艰难抵达目的地——武汉!

赶在武汉“封城”的最后一刻,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急诊科护士龚静和同为医务人员的丈夫徐凯,在高速路口将孩子递送给了从老家赶过来的爷爷奶奶。“作为医务人员,作为武汉人,我们要回来和同事们一起护城!共度时艰!”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当下,亦如是。”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鹏医生近日收到了14岁女儿发来的一封家书。

看到家书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8个字,孙鹏激动不已,这是他们医学生入学誓言的开头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孙鹏向组织请战。

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

“守住前线中的前线”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但一个张嘴的动作,将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是护士们必须面对的风险。”几十万份试剂送达武汉,意味着护士们要冒着最大风险去采集几十万人的标本,一些护士出于害怕不敢上。

作为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4000多名护士的领头人,有着25年党龄、38年护理经验的护理部主任汪晖义无反顾地冲在了第一线,“如果我不示范,那些年轻的小护士怎么敢上?我上了,她们才敢”。

为减少护士暴露,汪晖在门诊固定一个采集咽拭子的操作区域,创新性地在操作台面上做了一个带两个洞的玻璃窗,将双手穿过洞再取咽拭子,防止呼吸道的飞沫,“多隔离一层,就能多一分安全,这是我能为她们想的”。

长时间的职业暴露,让所有人面临着感染的高风险;反复地洗手消毒,双手已布满裂口;紧压的护目镜,在脸上留下深深痕迹;每天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每个人的身体都在超负荷运转……即便如此,种种不适都没有阻挡“逆行者”的坚守,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抗击病魔的生命防线,在临床救治中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2月2日,全国首例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妇,在协和医院西院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当产妇和隔离中的宝宝视频团聚时,婴儿的啼哭声温暖了整个病房,“最近大街上没有车鸣,没有人声,产房里的啼哭声是武汉最美好的声音”。

2月16日,90岁高龄的重症患者李爷爷,在协和医院西院痊愈出院。老人平时生活不能自理,且肠道手术后携有造瘘管,一度进入病危状态,“我年龄大,还有基础性疾病,能够康复多亏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

2月17日,全国首个感染新冠肺炎的肾移植患者,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痊愈出院。患者在出院时不断表示感谢,因为他知道常年使用的免疫抑制药与新冠肺炎病毒用药之间有矛盾,给医生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仍然奋战在重症病房的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刘辉国感慨道:“从医30多年来,我见过了各种生生死死,但从没有像这样难过。面对患者的求助,每一个人的职业荣誉感都被激发出来了,我们一定会守住前线中的前线。”

2.png

华中科大附属协和医院的喻银燕护士,穿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后,睫毛上凝满水汽。

华中科技大学 供图

医者仁心,打出抗疫组合拳——

有效降低了危重症病人死亡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早在1月21日,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专家组迅速反应,结合武汉各大医疗机构第一批患者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供全国临床诊治参考。

由于发病隐蔽、潜伏期长、蔓延迅速,加上疫情暴发时期冬春交替、人流密集、交叉感染……战疫初期,格外艰辛,代价巨大。华中科大附属医院系统不断提高疫情防控救治水平,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整合病理科负压实验室和检验科技术力量,率先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每天可开展核酸检测项目1000份以上,最快6小时内出结果,有助于加快疑似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制定科学排班和轮换方案,确保一线人员工作两周必须下战场休整两周,成立心理疏导组帮助舒缓调节一线医护人员情绪,协调35个酒店保障35支国家和地方医疗队4000多人的工作、住宿、交通和生活;

成立战时专家组和医务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会诊制度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同时组建了护心队、保肾队、护肝队、护脑队、中药特殊治疗队和气管插管队、体外膜肺氧合队7支临床小分队,有效降低了危重症病人死亡率;

……

“很多市民由于恐慌,不分情况地涌入本已人满为患的医院发热门诊,导致交叉感染概率增加。”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说,“我们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费在线问诊服务,在有效阻断传染源的同时最大程度调动紧张的医疗资源,分配给重中之重的肺炎疫情。目前该服务访问量高达百万人次,在线门诊量已累计增至5万余人次。”

每一次奋起都在加速战局的推进,每一次拼搏都在驱散疫情的阴霾,一系列积极变化正在战场中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国收治重症患者数量最多的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病亡率已从5.85%下降至3.5%左右。

战疫还在继续,一个个被口罩勒出血印的面孔,一个个疲惫而又坚毅的身影,一批批紧急集结的队伍,共同昂首祈盼春天的到来。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毛军刚 高翔 粟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