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19-04-19  来源:中国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网     浏览:745    分享: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硕士生应在掌握一般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进展,系统了解科学研究工作过程,并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 力。掌握的基础知识应包括医学相关知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和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课程为本学科硕士生必修课程,包括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 生学、职业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幼保健学、卫生检验学、卫生毒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健康教育学与健康促进等课程。 相关交叉学科知识课程,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统计方法应用、生物学技术、心理学等,以及文献检索、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和交流能力。


       (二)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掌握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生应具有较好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较强的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够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与人群健康问题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具备一 定的学术洞察力、较好的学术潜力和创新意识。遵循学术研究伦理,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学科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事 业。

       2.学术道德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与行为规范。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严格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维护优良的学术氛围,杜绝剽窃、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在导师指导下,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及进展的能力,能够通过研究动态分析、生产实践调查、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科学术研究前沿问题,避免盲目选题,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和方法。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践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认真研读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科学研究、逻辑推理等方面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和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检索与文献阅读,能够发现或提出研究问题;针对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及研究过程, 开展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硕士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运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展疾病、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了解或基本掌握科研及项目的选题、设计、组织协调、实施管理、结果总结与学术交流等。

       3.实践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学术研究或应用技术探索方面具有较强的本领。在学术研究方面能独立完成文献综述,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现场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相关专业方向的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和实验技能,能较为独立的应用仪器设备开展实验研究。认真细致地参加 现场调查,熟悉现场调查的流程,具备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并能与他人良好配合,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思想的表达主要体现在运用特定的语言进行准确、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和国内、外学术活动,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拓宽学术视野;通过研究生综述报告及学术论文交流会,能够较准确、科学、严谨地表达与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5.其他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调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需求;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科研活动或生产实践活动,并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流程和规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实践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 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1.选题与文献综述的要求

       选题应对本学科发展和公共卫生事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并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文献综述是进行选题论证的一种重要方式,应体现作者对本课题领域内的国内外发展有充分的掌握,对重要文献资料应有全面的了解和评述,具有文献审读、总结、归纳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作者在本课题领域掌握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根据研究需要,综述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学术研究命题,特别要全面收集近五年的文献;技术发展研究命题应进行文献检索,重视文献中的国内、外专利文献。综述全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文献综述应包括至少如下几部分:研究问题在人群健康的地位与作 用、科学价值或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意义;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提出背景,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撰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符号(或缩略语说明)、前言(引言或序言)、正文(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附录(包括图片及说明、声像资料等)、参考文献、文献综述、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除保密内容外要求硕士生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3.论文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科学求实、文字简洁、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和计算准确无误。研究内容与方法介绍全面,研究结果表述正确,分析方法合理,图表规范,讨论充分,结论明确。论文撰写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字数不应少于3.0万字。

 

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博士生应在掌握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深入掌握所学专业的前沿理论与知识,主要包括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幼保健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毒理学等;学习和了解其他相关学科,如实验分析、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统计分析技术等前沿知识和技能,可为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术支撑,具备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具备开展学术研究所必需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与涵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具备深入探索科学问题与学术创新精神,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研究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性研究能力也是博士生学术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具有交叉 性,如环境科学、生物学、人文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行 为学、传播学等,博士生应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与自己主攻方向密切联系学科知识应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能力、人群调查和实验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及组织协作能力。

       2.学术道德

       博士生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严谨治学,探求真理,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严格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认真执行学术刊物引文规范,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名利与收益,严禁沽名钓誉、损人利己行为,反对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积极维护优良的学术氛围。


       (三)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本学科相关专业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 专门知识,在此基础上具有从各种文献资料中 获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学相关前沿动态的能力,掌握快速有 效获取所需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 法,并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探究知识的来源。能够深入了解相应学 科的现状、发展方向 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了解相关学科的重大进 展。

       2.学术鉴别能力

       博士生应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判断能力;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已有问题力求更简洁地描述和概括,判别已有研究成果及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与人群健康问题在公共 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中的地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博士生应具有相应的科学批判性思维,对涉及本学科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做出客观评价。

       3.科学研究能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应包括对已有研究的评判,了解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博士生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与文献阅读能力,能够发现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研究技术路线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现场及实验研究的质量控制、数据获取,分析和综合得出研究结论等,博士生应熟练运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各种疾病 和健康相关问题进行项目选题、设计、组织协调、实施管理,熟悉基本的现场调查技术和实验室操作技术,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的解读、总结与学术交流。

       4.学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能够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提出独到见解,开展创新性思考、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发现新的健康问题及促进健康途径;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掌握获取数据的新方法;发现新的影响因素及其新的作用途径;建立新的疾病预防控制模型以及对已有模型的改进;建立新的理论以及对已有理论的修正完善;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所做出的具有价值的研究等。

       5.学术交流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科学和规范的撰写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的能力,能够在专业期刊或会议上展示学术成果;同时应具备在专题学术研讨会、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等场合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的能力。

       6.其他能力

       博士生应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 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与交流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本学科博士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体现出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鼓励博士生在研究课题中参加现场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应对解决人群重大健康问题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本学科的发展有所贡献。

       1.选题与文献综述的要求

       论文选题应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需要,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并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文献综述是进行选题论证的一种重要方式,应体现作者对本课题领域内的国内、外发展有充分的掌握,对重要文献资料应有全面的了解和评述,具有文献审读、总结、归纳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作者在本课题领域掌握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根据研究需要,综述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学术研究命题,特别要全面收集近五年的文献;技术发展研究命题应重视文献中的国内、外专利文献。综述全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文献综述应包括至少如下几部分:研究问题在人群健康的地位与作用、科学价值或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意义;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提出背景,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需要遵守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学位论文基本格式。论文立题依据充分,目的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介绍全面,研究结果表述正确,分析方法合理,图表规范,讨论充分,结论明确。论文结构完 整,格式规范,论文撰写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此外,学位论文中涉及人群研究应标明伦理学许可、知情同意或临床注册号,动物实验应标明动物品系及合格证编号以及实验动物伦理学许可;生物或病源生物、植物名首次出现时标明拉丁名,化合物采用化学命名,首次出现时列出分子式,特殊情况还需注明结构式;所有研究和分析需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注明出处;新方法需详细描述操作程序,所用化学药品需标明试剂公司和纯度,试剂盒需提供生产厂家及编号,所用仪器需标明厂家和出厂年份;样本分析需配有标准样品内标和分析质量控制说明;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限的最小有效位数,研究数据需采用统计分析或显著性检验,所有结论必须有统计学检验结果支撑;除了本一级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列在文前或参考文献后。博士学位论文应有专门的一章进行所有各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讨论,应避免对各种结果的简单罗列。对各种结果进行交叉和互为印证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提炼,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提出进一步研究设想和问题,以供深入探讨或后人参考。

       3.成果创新性要求

       论文从立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能达到本学科学术前沿水平,或能明显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或有助于解决重大公共卫生实际问题。